

公共條件:
1、污水處理設施的總進水,總出水由業主負責施工。
2、污水處理站的基建工程由業主負責施工。
3、處理設備的總電源等公共能源將由業主接至設備間內指定位置。
項目設計說明:
1、本工程設計范圍為廢水處理系統入口至廢水達標排放出口為止,包括工藝設計、設備設計,提供資料圖及電器控制設計。
2、處理設備采用成熟、可靠、穩定的處理工藝,出水水質達到污水排放標準。
3、設備的構件需經濟合理,投資省,占地少,運行費用低。
4、在設計中充分、考慮了二次污染的防治,合理解決了污泥、噪聲的控制。
5、在工藝設計時,有較大的靈活性,可調性,以適應水量、水質的周期變化。
核心工藝設備說明:
調節池
生產工藝中的廢水經排水管道進入調節池,調整廢水排放的峰谷和廢水含量的均質。在收集罐中設置PH在線監測,輸出4-20mA的信號輸出,控制計量泵的投加量,以保證廢水的PH值。
絮凝反應池
由于廢水中主要是氟化物是主要污染指標,所以向水中加入CaO,形成氟化鈣等沉淀物質,同時將PH值調整為6-9之間,以保證后續處理水質的中性值。
混凝沉淀池
經過絮凝加藥反應后的廢水,在沉淀池中,經過斜板填料的作用,將沉淀物快速的沉于槽底,然后通過隔膜泵將沉淀物等排至污污泥濃縮池,以進行后續污泥脫水處理。
接觸氧化池
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裝填一定數量的填料,利用棲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應的氧氣,通過生物氧化作用,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,達到凈化目的。
沉淀池
通過沉淀池的作用,將廢水中的污泥及部分懸浮物等通過沉淀池的沉淀作用,沉淀至池體底部后,通過泵將污泥排至污泥濃縮池。
設計優勢
1、埋于地表,無需廠房。
2、出水水質穩定,無污泥膨脹。
3、自氧化階段,產泥量小。
4、采用土壤除臭措施,更加環保。
5、自動化電氣控制系統,降低人工成本。
6、安裝故障報警系統,運行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