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Recommended
wtxd Contact

EDI超純水系統助力芯片工藝不斷突破
芯片生產離不開超純水,超純水生產離不開EDI超純水系統,EDI超純水系統助力芯片工藝不斷突破。從22nm工藝節點推出3D晶體管之后,芯片產業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,Flash、封裝、甚至NAND,都開始走向3D,芯片3D時代悄然已至。
1、邁出第1步的3D晶體管
晶體管是早期實現3D化的,畢竟按照摩爾定律,晶體管的數量與芯片性能息息相關,在平面晶體管時代,22nm基本就是大家公認的極限了,為了突破這個工藝極限,FinFET晶體管誕生了。
之前人們都認為5nm將是FinFET的極限,但2020年臺積電打破了這個瓶頸,其在2020年第1季的法人說明會上,透露了3nm將繼續采取FinFET晶體管技術。而臺積電3nm也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出貨。不過,這個立體結構的微縮也并非無極限,3nm似乎真的已經是極限了,從當前的消息來看,臺積電到了2nm也將轉采其他的技術,也就是下面要說到的GAA。
2、GAA FET晶體管
GAA全稱Gate-All-Around,是一種環繞式柵極晶體管技術,被認為是FinFET技術的升級版。與FinFET的不同之處在于,GAA通過使用納米片設備制造出了MBC FET(多橋通道場效應管),其設計通道的四個面周圍有柵極,減少漏電壓并改善了對通道的控制,這是縮小工藝節點時的基本步驟。
3、沖向200層的3D Flash
從時間上看,第1個3D晶體管和第1代3D NAND閃存芯片推出的時間相差無幾。2011年,英特爾推出世界上第1個3D三維晶體管,2012年三星推出第1代3D NAND閃存芯片,也是第1款32層SLC V-NAND SSD——850 PRO。
閃存走向3D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,畢竟這些年,我們的網絡社交方式從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,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,平面NAND已達到其產能發展的極限,再發展下去只會影響其性能、耐用性和可靠性。為了能在有限的空間里存儲更多的數據,也為了追求更高的存儲密度,閃存工業也開始向3D邁進。
4、火爆的3D封裝
3D封裝在前段時間也是狠狠火了一把,引爆點在于蘋果在3月9日凌晨推出的M1 Ultral芯片,就是筆者在開頭提到的那個擁有1140億個晶體管的芯片,而該芯片采用的就是臺積電的3D Wafer-on-Wafer封裝技術。
隨著芯片越來越復雜,芯片面積、良率和復雜工藝的矛盾難以調和,3D封裝是發展的必然趨勢。與傳統的封裝相比,3D封裝技術有望提供更高的芯片連接性和更低的功耗。(新聞來源:賢集網電子放大鏡)
以上即為EDI超純水系統助力芯片工藝不斷突破的全部內容,更多EDI超純水系統相關資訊敬請期待。